“法官,我们发现了被执行人李某的汽车,希望你们能赶快来处置。”近日,泉州鲤城法院执行干警接到了一通由申请执行人的委托代理人打来的电话,言语中满是激动和着急。
原来,此前执行干警和申请执行人多次实地查找,均未发现该案被执行人李某的行踪,其手机更是难以打通。
挂完电话,执行干警随即赶往委托代理人提供的地址,经现场调查,确认该车辆确系被执行人李某所有。在对案涉车辆进行现场查封后,执行干警随即准备通知李某到场处理,但多次致电仍未接通。
在此情况下,按照执行流程,应将车辆依法由拖车强制运至法院,并启动财产处置程序,但案涉车辆的停放位置给执行干警出了难题。车辆左侧紧挨着围墙,右侧为树木和小块菜地,后方则为村中小路,所留的空间无法容纳拖车操作。
“法官,我们可以联系大型吊车,直接把车辆吊出,产生的这个费用我们再另行主张。”委托代理人提出了解决建议。
“此法固然可行,但该案7801元的本金并不高,如果动用大型吊车会产生高额的执行成本,给双方当事人加重负担,而且可能衍生后续的追偿诉讼。”执行干警向委托代理人解释道,“车辆停放在此处,说明被执行人可能与附近居民相识,想办法通过他们联系被执行人到场处理,虽然这样速度慢,但方式会更合适。”
于是,执行干警挨家挨户向群众了解车辆相关信息,经过一番询问,终于从一住户口中获知被执行人李某母亲的联系方式。随后,执行干警与李某母亲取得联系,告知其案件执行情况和法律后果,同时也告知其今日如果采取强制拖车的方式,可能产生昂贵的执行成本。
对此,李某母亲表示愿意代儿子还款,希望不要将车辆拖走。最终,在执行干警的主持下,申请执行人同意放弃案件债务利息,被执行人的母亲随即通过手机转账方式,将执行款7801元汇入法院账户,该案顺利全部执行完毕。
“现场情况这么棘手,没想到很快就成功执结了,速度之快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申请执行人的委托代理人对案件的结案方式连连称赞。
隔天,申请执行人泉州某公司的员工来到鲤城法院,将一面写有“尽职尽责,为民解忧;秉公执法,公正高效”的锦旗赠送给执行干警,对该案的圆满执结表示感谢。
小标的案件涉案金额虽小,但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下一步,鲤城法院将继续秉承“小案不小看,小案不小办”的执行理念,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让执行既有力度也有温度,不断增进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