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4月17日,鲤城区人大常委会与鲤城区人民法院共同设立的“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基层治理研究与实践基地——优化营商环境实践点”在鲤城区人民法院挂牌成立。
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林清泉,党组成员、副主任吴明强,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清坝及相关工作人员参与此次授牌仪式。
林清泉主任在座谈会上对法院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助力企业发展的一系列举措表示肯定,同时提出要依托“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基层治理研究与实践基地——优化营商环境实践点”,建立便捷顺畅的法院与各级人大代表沟通平台,及时了解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准确把握企业司法需求,精准助力企业发展,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和成果让人民群众满意。
2023年以来,区法院立足发展大局,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开展调研,倾听各级人大代表有关企业诉求和建议,通过“三全”举措靠前服务、主动作为,全方位营造高品质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供需匹配、精准有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
全链赋能,机制创新“问企”
一是联合接访,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了解民意、熟悉民情、阅历丰富和社会威望高的优势,共同化解涉企纠纷,推动实现案结事了人和。3月25日,区法院邀请人大代表到场联合接访执行案件信访当事人,全程见证监督鲤城法院涉企执行信访工作,共接待涉企案件当事人6人。
二是协作调研,共同对辖区企业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调研”活动,通过现场走访、电话访问等形式问需于企。2023年以来共走访企业30家。
全力兑现,公正司法“护企”
一是座谈共商,常态化听取各级人大代表和企业经营者的评价和建议,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置于监督下进行,加深企业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认同感和参与感。2023年以来,邀请人大代表和企业经营者参与座谈28人次。
二是矛盾共解,推行“一案一策”执行模式,邀请人大代表参与、监督、见证执行工作,引导以延期履行、分期履行方式为企业减负。2023年以来邀请人大代表见证执行行动6次,共同化解纠纷9起,获赠锦旗2面、感谢信1封。
全程保障,职能延伸“暖企”
一是精细化司法服务,开设便企服务窗口,建立企业信息搜集-处置-反馈机制,实时解决企业难题;根据企业反馈的案款发放、执行质效、司法服务、善意执行等问题进行完善,为企业协商解决困难30余件次。
二是定制化普法宣传,开展“送法进企”系列普法活动,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建立一对一专业咨询指导和全程跟办,通过普法讲座、风险排查、法律咨询等方式强化市场主体契约、规则、责任意识,强化企业经营风险防范能力和水平。2023年以来,协同进企指导2次,开展普法讲座8场。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下一步,区法院将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进一步深化“人大代表+法院+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强化善意文明司法,定期对企业诉求进行调研分析,准确把握企业司法需求,精准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