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法院动态

鲤城法院构建“三联三同三前”新模式,打好多元解纷组合拳

  发布时间:2024-01-04 15:42:06 打印 字号: | |

2023年,鲤城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紧扣“公正与效率”主题,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本周,鲤城将进入“两会时间”,鲤城法院特此推出“两会鲤法之声”专栏,向社会各界汇报过去一年鲤城法院各项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近年来,鲤城法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等重要指示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行、实干争效”行动,深化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抓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力推诉源治理工作重心前移。

2023年以来,鲤城法院新收民事一审案件6368件(截至12月15日,下同),同比下降6.28%;诉讼服务质效评估3.0综合评分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

一  凝聚合力,打好三联“组合牌”

联动政府部门,创新治理新格局。鲤城法院积极构筑“党政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司法推动、法治保障”的工作格局,融合2个法官工作室、3个联动中心、4个解纷服务站、6家“总对总”联合单位,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疏导端用力。依托全国首家由法院和公安联合在动车站设立的综合治理工作平台——海丝平安驿站,充分发挥其集合公安治安管理、法院调处纠纷的优势,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调处纠纷15件,实现“纠纷进驿站,矛盾不出站”。此外,为探索行政争议诉源和执源治理机制建设,鲤城、丰泽、洛江区政府与鲤城、丰泽、洛江法院共同成立行政争议府院协同化解中心,共同构建“12345”府院协同化解模式;我院联合南安市人民政府设立“行政争议协同联治中心”,建立“1+1+N”工作机制,切实发挥行政机关负责人协调工作室、专家会调工作室作用。

联动专业力量,汇聚调解新动能。鲤城法院聘任医疗、保险、金融等领域59名专业人员担任特邀调解员,充分发挥调解员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第一道防线”作用。与区政协共同设立鲤城区交通事故纠纷、住宅小区长效管理、老字号产业联盟3个政协委员调解工作室,聘任政协委员调解员24名,以委员专业专长,服务行业发展,政协委员参与履职解纷案件190余件。2023年7月,某物业公司因业主蔡某拒交物业服务费和公摊水电费而诉至鲤城法院。考虑到涉案金额较小、事实较为清楚,经征得双方同意后,鲤城法院将案件转至“住宅小区长效管理调解工作室”开展诉前调解,并邀请政协委员参与集中调解。经了解,业主蔡某因多次反映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无果而拒缴费用。调解过程中,法官、政协委员耐心劝说双方要互谅互让、换位思考。一方面,认真倾听蔡某对物业公司的意见建议,耐心向其解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告知不按时缴纳物业费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建议物业公司要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与业主、住户的沟通互动。最终,双方握手言和,业主蔡某同意按期缴纳费用,物业公司也撤回起诉。

联动社会组织,深度参与新模式。鲤城法院践行“枫桥经验”,联动泉州市金融纠纷一体化调处中心、鲤城区中小企业协会调解工作站等7家调解组织、2个人民法庭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融合人民法庭、调解中心、调解平台,全面提升“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实效。打造“1+N”护企联盟,与区工商联签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建立民营企业商事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的意见》,联合商会开展诉前调解、诉讼调解、法律咨询,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二、内部挖潜,打好三同“提升牌”

坚持目标同向再提速。鲤城法院搭建“导诉引流+调解受理+司法确认”全流程服务,依照当事人申请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或出具调解书,发出“诉前调书”诉前调确”字号文书391份。

坚持纠纷同治再提效。鲤城法院出台商事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邀请20名特邀调解员参与案件调解48件,以“司法+”模式推动法治营商环境提档升级。搭建法院与电商商户之间的“连心桥”,通过“网络交易纠纷调处中心”调解案件,促进“互联网+”时代新型商业模式健康发展。构建“互联网+诉前调解”模式,组建“1法官+1法官助理+1书记员+N调解员”团队,运用最高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调解成功案件4637件,诉前减量实效进一步提升。

坚持机制同建再提标。鲤城法院完善《关于开展消费纠纷非诉调解司法确认及与诉讼调解衔接工作的意见》,设置消费纠纷调解衔接挂钩联络点,充分发挥法院诉讼调解、12315行政调解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解在诉前调解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职能作用。制定《关于规范财产保全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指引(试行)》,依法审查保全申请、审慎使用保全措施、规范保险担保使用、合理置换保全财产、充分保障救济权利,规范办理财产保全案件1173件。2023年10月,陈女士在某品牌4S店购买一台豪华商务车,发现车身一处油漆与其他地方颜色不一致,影响汽车外观,经与4S店沟通未达成一致意见,遂拨打12315热线投诉。接到投诉后,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12315投诉举报中心邀请鲤城法院开发区巡回法庭法官参与调解。工作人员耐心听取双方诉求,现场查看车辆情况,发现车身确有一处油漆颜色不均匀。法官向双方当事人分析利弊,耐心细致地释法说理,寻找双方利益平衡点,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方案,成功化解矛盾。

三、源头把控,打好三前“护航”牌

着力普法前行立潮头。鲤城法院依托海丝平安驿站提供法律咨询205人次,发放宣传册1350册。借力“政府-法院-学校”合作平台,共商共议“法护银龄”司法保障工作机制,开展讲座4场,向社区干部和老年人发放普法手册200余份。发挥法官送法进校园作用,47名员额法官全覆盖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提升多元解决矛盾机制宣传辐射力。

着力力量前置化纠纷。鲤城法院交通巡回法庭协同司法部门、交警部门、保险公司等通力协作,加大“道交一体化”平台应用力度,调解道路交通事故纠纷842件,标的达1396.18万元。打造“诉前调解+简案快裁+以案释法”模式快速处理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协调处理此类纠纷案件273件。2023年8月,在鲤城区某路段,洪某驾驶电动车撞倒正在行走的吴某,造成吴某左肱骨平台骨折、左腓骨骨折等伤情,并入院治疗。治疗期间,吴某垫付了10000元的治疗费用。吴某出院后,其家属前往鲤城交警大队寻求事故后续处理。因双方就赔偿数额始终无法达成一致,鲤城法院交通巡回法庭、交警大队启动诉前纠纷联动化解机制,同时邀请特邀调解员共同开展诉前调解。调解过程中,干警、交警、调解员一方面与吴某家属耐心沟通,细致解释调解的法律流程;另一方面,结合案情向洪某释法明理,讲明赔偿责任,厘定赔偿金额。最终,在干警、交警、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数次调解,事故双方达成了赔偿方案。

着力关口前移防未然。鲤城法院推出“预防调处+专业审判”相结合的涉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促进金融纠纷源头治理。构筑医疗纠纷大调解机制,打造医疗责任纠纷案件“诉前提前介入—立案合理分流—诉中联合调解”的三步工作流程,引导当事人申请医疗责任纠纷诉前鉴定23件。完善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通过家事纠纷服务站开展预约调解、诉讼指导等工作,推动家事纠纷消化靠前,接受咨询求助及调解申请100余人次。


 
责任编辑:鲤城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