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鲤城法院推出【踔厉奋发·喜迎二十大】系列报道,充分展示近年来鲤城法院审判执行、品牌建设、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展现鲤法干警锐意进取、踔厉奋发的精神风貌。
栏目首期,让我们走进鲤城法院海丝史迹保护巡回法庭,了解其在党建领航下奋勇前行,扬帆新征程的累累硕果。
近年来,鲤城法院海丝史迹保护巡回法庭构建“一点、两度、三化、四力”工作体系,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与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工作深度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找准“一点”,巡回审判守护梦华刺桐。
通过泉州中院的指定管辖,集中受理泉州市22个文化遗产点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案件,探索开展“三审合一”复合型审判,实现“立审执”一站式服务。
二、立足“两度”,党员带头创优为民审判。
一是司法保护“显力度”。两年来,妥善化解涉及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建筑相关纠纷30余件。审结涉苏廷玉故居物权保护纠纷案被评为福建省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涉陈光纯故居一案获《人民日报》报道。
二是专家坐堂“显精度”。聘任12名具备海丝历史文化、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专家、3名专家陪审员,主动邀请专家学者参与部分疑难案件的研讨、调解和判后答疑。
三、促进“三化”,支部聚力共筑保护平台。
一是司法档案“集约化”。为全市22个文化遗产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立特色司法保护档案,开展法律风险评估。
二是良性互动“常态化”。作为基层立法联系点,及时总结涉文化遗产、文物资源案件的审判经验,积极向市人大提出立法建议30多条。
三是诉源治理“多样化”。依托文化遗产法治守护基地,与市文旅局建立日常联络机制,定期开展文化遗产联合巡查、法治宣传等活动,为泉州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四、聚合“四力”,融党建深耕主业抓宣传。
一是联动共建“聚合力”。以党建共建为契机,强化各单位支部联动,提升联动解决纠纷能力。与泉州市文旅局挂牌成立“文化遗产法治守护基地”,联合华侨大学成立“海上丝绸之路司法研究中心实践基地”,与泉州文旅集团共建法治文化教育基地。
二是打造阵地“添动力”。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展馆开馆以来,30多个各类团体、1000余名访客前来参观“打卡”,各单位党支部相继到展馆举办主题党日活动;充分依托展馆这一普法阵地,积极开展“童心护世遗”绘画比赛、参观答题、模拟法庭等未成年人普法教育活动。
三是基层合作“强引力”。联合鲤城区纪委监委、鲤城区开元街道梅峰社区聘任6名党员为文物保护志愿者,通过志愿巡查、宣传引导等方式共同参与辖区文物保护工作。
四是立体宣传“增活力”。讲好文化遗产司法保护故事,拍摄《“泉”在这“鲤”》世遗普法短视频14期。参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开展相关直播活动3场。